强攻卡片机市场
Nikon CoolPix S1
众所周知,Nikon D70 雄霸了去年的 D-SLR 市场,不过说到轻便机种,近年 Nikon 好像完全没有办法似的,令人印象深刻的型号可说不多。继 CoolPix SQ 之后,Nikon 今年又再鼓起勇气推出全新机种 CoolPix S1,以 Nikon 近年的策略来说,S1 有齐 19.7mm 超薄机身、2.5" 大芒等新潮元素已经算是破格之作,同时亦都为 Nikon 的忠实用家带来一点惊喜。
潜望 ED 镜头
回想当年,Nikon 的经典 DC CoolPix 990 令 Nikon 在 DC 界建立起一定的口碑,其中 CoolPix 990 的扭镜元素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,大家一想买扭镜 DC 便想起 Nikon 这个牌子。之后 Nikon 一度尝试将这个元素加进轻便式 DC 里,例如 CoolPix 2500、CoolPix 3500 系列便是基于这个策略下的出品。不过随着市场上的轻便式 DC 愈出愈细,扭镜 DC 受欢迎的程度不复当年。扭镜设计对机身尺寸造成限制,消费者考虑到扭镜与轻便性两方面不能共全的情况下,最后还是选择了机身较薄的卡片机。自从 CoolPix SQ 之后,Nikon 自此就再也没有推出扭镜 DC。取而代之的,是今年最新推出的 Nikon 首部卡片机 CoolPix S1,由 SQ 到 S1,大家可以看出 Nikon 的轻便式 DC 转变历程。
不少人买 Nikon DC 的原因,都是因为信得过 Nikon DC 的影像质素。作为 Nikon CoolPix 系列今年的重头戏,Nikon 对 S1 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敢掉以轻心,影像质素当然是其中之一。基于轻便性方面的考虑,CoolPix S1 採用内部变焦的潜望式镜头,同时加入代表 Nikon 最高规格的 ED 超低色散镜片以确保成像品质。由于有 ED 镜片的帮助,S1 拍出来的照片紫边情况甚少,色彩还原度高,白平衡十分準绳,甚少出现不理想偏色情况。不过 S1 的镜头光圈不大,最大光圈只有 f/3.0-5.4,在同级中算是一支慢速镜头,Zoom 到最远容易手震,很多时要提高 ISO 感光度才能解决,使用广角焦段能够获得最佳的质素。不少用家见到 S1 的最高快门速度只有 1/350 秒,都担心在阳光猛烈的环境拍摄会容易曝光过度。其实 S1 已经内置 ND 减光滤镜,在有需时时 ND 滤镜会介入以减少光线的进入,就算在阳光与海滩的环境拍摄也不会曝光过度。




现时 D-SLR 大行其道,现在连家庭用家都是 D-SLR 厂家的目标用户。相对于 DC,D-SLR 的其中一个强项当然是较佳的影像质素。虽然现时入门 D-SLR 都提供不少全自动化的拍摄模式,不过始终 D-SLR 的用法较为複杂,要注意的地方较多,一般用家未必可以一下子拍到满意的影像。反而一般摄影新手用起 CoolPix S1 都会觉得较容易拍出质素较佳的照片,最大原因当然是新开发的 D-Lighting 技术。D-Lighting 技术採用内置影像运算方法,可以将照片曝光不足地方的细节重现,看起上来就像提高了 CCD 的宽容度。例如在有云的天气下拍摄一个沙滩,如果我们用 D-SLR 拍摄又没有用上渐层减光滤镜的话,沙滩就会变成曝光不足。相反,如果同一情况下使用 S1 拍摄,天空与沙滩都同时有合理的层次,当中的原因自然是 D-Lighting 的介入。

以 D-SLR 拍摄没有加上滤镜,照片中的地面光度不足。

以 CoolPix S1 拍摄,D-Lighting 技术自动为暗为补光。
19.7mm 机身
以现时的标準来说,19.7mm 的 5 百万像素 3 倍光学变焦 DC 并不算太薄,CoolPix S1 比 Canon Digital IXUS 50 薄一点,不过又比 Casio EXILIM EX-S500 及 Sony Cybershot DSC-T7 厚。以 Nikon 及 Canon 这类老牌相机生产商来说,生产一台新机的最主要考虑并非要造多薄,而是怎样在能够在薄身机种中维持一定的影像水準。以 Nikon 的标準来说,19.7mm 的机身现时已经算是极限。另一方面,Nikon 在 CoolPix S1 上亦加入了一个 2.5" 大型 LCD,比起 Nikon 其他型号的最大 2" LCD 还要大,从此大芒 DC 再也不是 Casio、Sony 等品牌的专利。此外,CoolPix S1 同时更有银色、白色及黑色机身颜色供大家选择,选择并非单一化。大芒加上薄身设计,令 CoolPix S1 成为 Nikon 近年最「潮」的一部 DC。
不少用家看到 CoolPix S1 随机附送的机座,都会以为 S1 一定要透过底座充电及传送照片。其实大家可以利用跟机的火牛直接充电,在传送照片或者连接电视时才需要用上底座。如果大家使用读卡器上载照片的话,或者我们拿 S1 去旅行拍摄,这个底座可说是可有可无。

S1 的镜头在变焦时不会伸出机外,关机后内置镜头盖会自动合上保护镜头。

S1 採用简单易明的十字方向钮设计,中间为确定键。

S1 设有自动对焦辅助灯。

使用 SD 卡为储存媒体,已经是现时细机的指定动作。
超级多样化的场景模式
作为一部针对入门用家市场的 DC,CoolPix S1 的不少设计都是专为入门用家而设,例如多达 17 种场景模式便是其中一个例子。这些场景模式除了有基本的人像、风景、运动、夜景之外,更有沙滩、烟花、日落、背光、潜水等模式,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为大家提供创意。令人拍案叫绝的是,在某些场景模式下还会有一个 Sub-menu,在这个 sub-menu 中会有更多关于这个模式的设定。例如在人像模式的 sub-menu 中,大家可以选择拍摄单人照、合照、垂直单人照等,亦可以选择使用脸部优先自动对焦,让相机自动找出主角的脸部作为对焦位置;在运动模式 sub-menu 中,大家又可以选择使用高速快门、自动追焦模式、连拍模式等,可谓十分体贴。由于相机的 LCD 有 2.5" 之大,因此即使在拍摄、重看照片时显示大量的资料亦不会觉得太过挤迫。不过如果大家希望将这些资料隐藏的话,就需要在 Menu 中选择关闭才行,S1 并没有提供关闭资料显示的快速键,初用者使用起上来可能会不太习惯。
数年前 Nikon DC 总会给人反应慢的感觉,不过经过长时间的针对性改善,近年推出的 Nikon DC 总算可以跟个「慢」字脱离关係。以 S1 来说,开机时间不用 1 秒,对焦时间短,连拍速度有 1.8 fps,写入速度足以支持连续拍摄二、三十张照片。不过当我们在重看照片时,在过相、放大时间中会闪过等待中的警告字眼,同样情况在其他 DC 中可能只会出现一个较模糊的画面或者漏斗,这种字眼的原意可能是希望用家可以耐心等候,不过看起来却令人有经常需要等待的错觉。

CoolPix S1 使用一枚 EN-EL8 锂电池供电,容量为 730 mAh,根据 CIPA 标準可以足够拍摄约 200 张照片。

S1 可以使用底座传送照片及接驳电视。

17 种场景模式相当好用。

在某些场景模式中还提供多个选项。
ISO 感光度测试




测试白平衡(光管)




解像度测试
有讚
1. 2.5" 大型 LCD
2. 镜头不会伸出,减少因碰撞、挤压损坏镜头的机会
3. 场景模式选择够多
4. D-Lighting 令反差较大亦能表现一定层次
5. 4cm 微距能够在中段焦距使用,可以保持适当的拍摄距离,减少光线被相机阻挡的机会
6. 设有对焦辅助灯
有弹
1. 镜头光圈太细
2. LCD 像素只有 110,000
3. 影片有 640 x 480 解像素,但只提供 15 fps
4. 隐藏资料手续较複杂
5. 黑色机身容易留下手指纹
总结
大型 LCD、薄身卡片机种早已成为市场主流,没有生产这类 DC 的厂商,基本上已经很难在市场上生存。今时今日连 Kodak、Samsung 都推出同类机种,Nikon CoolPix S1 以这种形态出现也就不足为奇。以三千元不到的价钱买到 Nikon CoolPix S1,单是 2.5" LCD 已经值回票价,绝对值得入门用家考虑。
Nikon CoolPix S1 规格
推出日期: 约 2005 年 5 月 感光元件像素: 536 万像素有效像素: 510 万像素感光元件大小:1/2.5 吋感光元件种类: CCD最大解像度:2592 x 1944变焦能力: 3X 动画解像度: 640 x 480 @ 15 fps、320 x 240 @ 15 fps、160 x 120 @ 15fps 动画种类: QuickTime 有声短片 光圈範围: F3.0 - 5.4 快门速度: 1/350 至 2 秒 测光模式: 256 区测光、重点测光、中央平均测光、5 点 AF 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: -2EV 至 +2EV 以 级调整 LCD 荧光幕: 2.5 吋 (110,000 像素) 储存媒体: SD 咭电池种类: EN-EL3a 锂离子充电池或 3 枚 CR2 锂电机身重量: 118 克 体积: 89.9 x 57.5 x 19.7 mmDCfever 相薄
我们一共收录了 14 张 Nikon CoolPix S1 的测试样本照片,请按此观看。
指定测试记忆卡